千古浯溪 打卡胜地(二)元结“发帖” 历代文化名人竞相“跟帖”
2020-12-04 08:50:42
来源:祁阳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贺志波 |
在全国众多的碑林中,浯溪碑林的《大唐中兴颂》以“文绝、字绝、碑绝”扬名天下,成为全国 “三绝”石碑之冠。而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、何绍基、李清照也十分崇拜《大唐中兴颂》,多次驻足浯溪、赋诗题字、镌刻上石。于是,就有了元结“发帖”,历代文化名人竞相“跟帖”的热闹场面。


刚刚经历过“安史之乱”的元结,亲眼看到灾乱后的唐朝百废待兴。在浯溪山水之间,面对这天造地设的石壁,元结不免勾起了当年“刻之金石”的宿愿,在原有的《大唐中兴颂》初稿上又加上了“湘江东西,中直浯溪,石崖天齐”等六句,并请好友兼外兄的颜真卿书写刻石。这就是元结的文,颜真卿的字,加上浯溪的石崖,文绝、字绝、石绝史称摩崖三绝碑,我们国家所谓的摩崖石刻,有很多所谓的三绝碑也有很多,但只有我们浯溪的这块《大唐中兴颂》碑,才能称之为摩崖三绝碑,因其碑面之大、年代之古、字数之多、书法之精妙,是全国现存的三绝碑之冠。
《大唐中兴颂》碑高3.2米,宽3.3米,全幅面积10.56平方米。相比全国的“三绝碑”,《大唐中兴颂》的文辞更具特色,是碑刻的第一绝。在短短的242个字里,元结用高扬的辞章讲述了安史之乱的发生、平乱,用细腻的笔触描述唐肃宗带兵上阵的英雄壮举,用排比的手法呕歌了正走于中兴的大唐,成为千古美文。浯溪的摩崖三绝碑,当中最大的一绝就是颜真卿的字绝,但颜真卿的字呢,就是壮美,非常浑厚雄壮,那颜真卿的字呢,在我们全国有很多,现存的也有很多,但像我们浯溪的这块碑,字体这么大的、字数这么多的,在全国还是非常少见的,唐代之后呢,历代的书法家对他评价都非常高,所谓“丰碑读一过,百拜不能修”,“宋四大家”之一黄庭坚,曾这样评价他,“平生半世看摹本,摩挲石刻鬓成丝”就是相见太晚。到了公元1104年,宋代诗人、大书法家黄庭坚观摩《大唐中兴颂》后,钦佩不已。他紧贴中兴碑的右侧 ,写下十四韵的七言长诗《书摩崖碑后有序》;清同治元年1862年,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慕名来到浯溪,在观赏《中兴颂》后,用行楷书写《题摩崖中兴颂碑诗并跋》;清光绪十九年,著名书法家、金石学家、抚湘使者吴大澂雨中游浯溪,读中兴颂,也接黄庭坚的诗韵作长诗,刻于何碑之右侧。在浯溪的石山上、摩崖间和小溪畔,随处都是石刻,林林总总、星罗棋布。这些石刻就像是一颗颗棋子,记录着一个个喧嚣的历史故事。
责编:贺志波
来源:祁阳县融媒体中心